晋江市人口起源于古越族。春秋战国时期,这里曾是越族的聚居地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始有汉人移居本地。西晋末年,中原汉人为避战祸,纷纷南来沿晋江而居。久而久之,古越族逐渐被融合汉化。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,至2003年3月底晋江市人口1029641人,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86人,有姓氏102姓。民族以汉族为主,少数民族有回族、畲族、满族等12个。
各镇(场)情况:安海镇总人口122109人,人口密度1805人/平方公里;磁灶镇总人口103780人,人口密度1572人/平方公里;东石镇总人口98557人,人口密度1516人/平方里;罗山镇总人口93245人,人口密度1665人/平方公里;青阳镇总人口92291人,人口密度3151人/平方公里;龙湖镇总人口86705人,人口密度1398人/平方公里;陈埭镇总人口80313人,人口密度2255人/平方公里;永和镇总人口66358人,人口密度1327人/平方公里;内坑镇总人口64883人,人口密度1404人/平方公里;金井镇总人口56603人,人口密度998人/平公里;池店镇总人口54899人,人口密度1885人/平方公里;深沪镇总人口48387人,人口密度1444人/平方公里;英林镇总人口44858人,人口密度1505人/平方公里;紫帽镇总人口14586人,人口密度693人/平方公里;西滨镇总人口1624人,人口密度773人/平方公里;良种场总人口443人,人口密度369人/平方公里。人口密度高于全市水平的有青阳镇、陈埭镇、池店镇、安海镇、罗山镇,最高的是市区青阳镇,每平方公里达3151人;最低是良种场,每平方公里仅369人。
晋江市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、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》和中央、省、泉州市关于计生工作的决策和部署,紧紧围绕创全国计生先进市目标,坚持“三不变”,落实“三为主”,推行“三结合”,进一步建立和完善“依法管理、村(居)民自治、优质服务、政策推动、综合治理”的计生工作机制,努力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综合改革,深化规范化管理,计生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。至2003年3月底,全市人口出生率为5.13‰,死亡率为2.78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.35‰,计划生育率为97.90%。(2001年,晋江市计生工作实现“三为主”,进入了全省计生工作三类先进市行列)。